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For you,My dear friend】




最近在讀兩本書,一本是藍佩嘉的「拚教養」,一本是羅里奧康納的「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很明顯的,兩者討論完全不同的議題,遺憾的是,每一次閱讀,都只是讓我想像出更多困境。

前者的煩惱較為簡單,要透過何種的教養方式,才能實踐對孩子的期許?教育子女如同知道世界是圓的,每當以為自己靠近邊界一點,又會有更遠的一處出現。教育就像是對奢侈品的追求,永遠沒有終點。

後者的困擾就難以形容,要把死亡作為結束痛苦的選項,感性上很難接受,理性上又會認為何嘗不是一種可能,書本的內容在腦裡的來回對答,使得閱讀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這本書又不是為了阻止自殺發生,是自殺這件事多年以來,大量田野調查的報告。

其實在買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對自殺這件事的經綸有疑問、好奇。過去曾經在一些悲傷到不行的時候,結束生命這個選項出現了,當在腦中亮燈時總會有拉住自己的繩索,避免自己跨到另一邊。不免反思,如果過去一點點會怎樣?要如何才會讓過去一點點這件事發生?真的發生了會比較好一點嗎?雖然現在的我如此快樂,但以前怎麼會產生這種想法呢?無數的問號讓我看起了這本書。

雖然目前閱讀約二分之一,還是想跟大家分享兩點,第一點「自殺通常不是因為渴望死亡,而是想要結束無法忍受的精神苦痛」,第二點「如果有疑問,請伸出援手並建立連結。我們永遠不該低估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力量。

有興趣的話,我再把博客來連結貼在留言處。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DAD】

        老爸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已經超過半年了,做了許多檢測,跑了幾間醫院的神經內科,還是找不出有效的治療方式,看起來要和這個肯定會持續惡化的疾病好好相處,希望在生命盡頭的那天前,可以出現一些奇蹟。

        最一開始老爸說著手無力的症狀,毫無警覺性的我,純粹覺得只是老人家一時的不適,絲毫不放在心上,隨著慢慢影響到生活,三個月後的老爸開始尋求醫療中心的協助,當然,不覺得會這麼嚴重的我們,從家醫科慢慢依照醫療分級的階段,好不容易在榮總做了幾天的檢測後,開始發現大事不妙。第一次的報告顯示不出什麼答案,醫生要我們三個月後再去,同時提醒我們要做物理治療,搭配針灸或其他中醫的療程也沒問題,在這段執行醫囑的過程下,原本沒事的左手也出現了類似的退化症狀,我們又到了中國醫尋求另一個神經內科醫師的建議。

        簡言之,運動神經元的退化有著很多可能性,Google的訊息無一不是導向漸凍人這個我們較爲認識的疾病,那是一個有保存期限的疾病,打開瓶蓋就開始倒數五年的疾病。即便努力理解老爸不是漸凍人,但醫師也無法保證會不會有相同的結果,在診間聽取說明的我,只能在爸媽看不到的角度,速速拭去眼角的淚水,我還沒有想跟老爸說再見,一直以來都很健康的老爸,怎麼可以這麼突然的拉起人生的最後一幕呢?

        將近四十年和爸媽的人生回憶,不斷地在這幾個月於腦海上演,長期記憶不甚佳的我再怎麼認真回憶,也理不出些頭緒,能把握的終究只有現在。今天早上,女兒對阿公說:「阿公以前可以抱我,現在生病手沒有力,不能抱我了。」老爸苦笑回:「對啊,阿公的手受傷了,等好了之後再抱妳。」女兒童言童語道:「現在一一長大了,阿公手沒力不能抱。」旁邊聽著的我不免替老爸感慨起來,覺得老爸也是努力正面了,與其想以後抱不了,還不如慶幸過去曾經把孫女摟在胸前。別執著自己失去的,看著現在擁有的,這樣的人生有趣多了。希望我能這樣想,老爸能健康點,生活能順利些。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Perfume】


    在百貨當樓管的日子,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如果要說從那時候開始,影響我最多的事情,無非是對香水的使用,它是我日常生活中很有感的環節,即便在與他人的接觸上,香味是我認識他人的標籤之一。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Trip】

 


        過去和朋友聊到歐洲跟美國,如果旅行的話要去哪裡?不知道為什麼打從內心的不想去美國,朋友如此說道。在三十一歲那年去美國玩耍的我,心想可能是歐洲國家眾多,如果出去玩,文化底蘊或許厚些,這個聊天就這樣放置一旁,話題到哪裡去了,記憶到也沒那麼清楚。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Tracing Paper】

 


    兩個禮拜前知道了自己當了爸爸,難以形容的喜悅讓眼眶裡充斥了些許淚水,無論是伴隨著對未來的擔心、猶疑,在多種情緒下知道下一個人生階段已經開展,新的開始總是值得令人期待。而如果把時間軸拉回多年前,劇本可能會是怎樣呢?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Don't Worry, He Won't Get Far On Foot/笑畫人生】

 


    這部根據真實人物傳記改編,講述美國諷刺漫畫家John Callahan的喜劇電影,由瓦昆菲尼克斯、魯妮瑪拉、傑克布萊克、喬納希爾主演。我在Prime Video上偶然撇到這部電影,第一次看到他們演情侶是在電影「雲端情人」裡,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是他們共演的第三部作品,早在16年的電影「抹大拉的瑪利亞」後,他們就墜入情網,兩人一路相伴至今。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Soap】 #8

 


「你是不是有好市多的會員卡,如果有去的話,我姐想要拜託你幫忙買東西」
「對啊,她要買什麼,妳在微信跟我說,等妳回來我再拿去妳家」
「我姐說謝謝你幫她去好市多買東西,雖然有買錯,這是她給你泰國有名的肥皂」

當時L大姐送給我的肥皂,還剩下一個放在櫃子裡面,洗淨能力超強。L大姐久久回台灣一次,所以總會準備不少物資帶過去。藉由幫忙買東西這件事,順理成章的讓我見到了L的家人。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Drug】 #7

 


「如果妳堅持要去那間公司面試,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跟妳繼續下去。」
「今天是不是只要我不是留在台中,到台北去,你都會阻止我!」
「不是,妳總是要說出讓我支持妳的理由啊,兩年的遠距離都過去了,台北算什麼?」
「......我想我們真的沒有辦法繼續下去了......」

故事的尾聲就從這種對話開始,序曲記得很清楚,散場前的每一幕當然也是。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Love Goes】 #6

 

「今天要看什麼電影?」
「我早就準備起來要跟妳看這部我一個人看不下去的電影~」
「吼,不要又是那些爛片,每次都找我看爛片,齁~」

很多爆米花電影一點都沒有討論的空間,但對於鋼鐵直男的文青我而言,其實很多時候我並不想錯過那些浪費生命的片,所以常常拉著L跟我一起看那些片,這樣一來,看那些片就不會只是單純的浪費生命,就會變成累積兩個人奇怪回憶的爛事。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74】 #5

 

「你來的時候上海有簡單生活節耶,要不要一起去看?」
「好啊,貼給我看看有什麼團?有晨曦光廊耶,我超愛,每次聽都會哭,我們一起去聽:)」
「那我要買票了喔~」

記得簡單生活節的場地在靠近浦東那,蠻偏遠的,我們搭了公車到附近後,兩個人騎著腳踏車到園區附近,還是走了一堆路。在那個偌大的城市裡,隔了幾公里給人的光景就截然不同。那天氣象預報說颱風好像要登陸,會對上海造成影響,等到晨曦光廊要演出前,那天的活動戛然而止,難掩失望的我們聽到旁邊的人在看微信裡的公告,晨曦光廊晚上會在一間酒吧裡演出,只要拿著今天的票券就可以進場,對於在異地的聽團仔來說,這一切真是很奇妙的開展。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Bicycle】 #4

 


「不然不要搭地鐵,我們一人騎一台腳踏車?用兩個不同的支付系統就可以。」
「不要啦,我覺得這樣很奇怪,感覺很像走後門。」
「好吧,那我們去搭公車或地鐵,反正都會到。」

第一次到上海去的時候,L告訴我橘色、藍色、黃色的腳踏車分別是不同的廠商,用不一樣的支付方式,我們兩個就可以同時用L的帳號然後騎著兩台腳踏車。我覺得這有點不妥,好像做壞事,所以拒絕了L。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Ceremony】 #3

 


「可以幫我想一下閉店日的英文要用什麼嗎?」
「Closing Ceremony 吧」
「謝謝」

這是我們面對面談分手以前,最後一段不帶怨懟的話。記得開幕那天,滿場來的幾乎都是我的朋友,沒有認識幾個人的L,被我託付了拍照的工作,應該可以減少她的壓力吧,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甫交往的那刻,剛好是正計劃開店的時候,格局大致底定,對L分享未來的展望,好似最後一塊拼圖就這麼出現,徬徨卻滿足的展開了這段旅程。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Liqueur】#2


「你今天有沒有喝酒?」
「才沒有(心虛)」
「喝酒就不要給我開車,連一杯啤酒也不行」
「知道,我會跟大家說妳有提醒我」

每個月一次在忠誠街來福好事的open mic演出後,總是會收到L提醒我的訊息,準備回家一發動車子打給L,L劈頭第一句話就是再問我一次有沒有喝酒。最一開始我都會抱持著僥倖的心態,死命地說沒有,有幾次L很嚴肅的跟我說:「如果我喝酒開車,她會生氣,假如我都沒有聽進去,她會氣到跟我分手,因為她不想看到憾事發生。」我把這句話放到心裡之後,就再也不敢騙L。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Ferris wheel】 #1


「吼,摩天輪太浪費電了~」
「現在都LED,是能浪費多少電~」
「不管,現在又沒有人在上面,亮著就是很浪費電~」

每一次南下經過麗寶的摩天輪,L總會這樣對我碎碎念,雖然我自己沒坐上過麗寶的摩天輪,但對於一個后里人來說,會隨著不同節慶改變圖樣,夜裡發著光,讓我可以知道快到家了的摩天輪,其實是個很溫馨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