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Spotlight/驚爆焦點】-再怎麼黑暗,總是要有人開燈

前後呼應第八十八屆奧斯卡(Oscar)頒獎典禮的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講述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當地天主教神父長期褻瀆幼童,除了神職人員個人的不適當行為外,報導更指出這是一個從上而下的結構性問題,整個system都出了錯,每個人都知道卻沒有人去阻止這一切。講述新任主編到波士頓赴任後,對於沒有對過去的神父性侵案件做追蹤報導,以一個當地報社為出發的媒體應該更積極的處理這塊和人們切身相關的議題提出疑問。接著和Spotlight團隊從單一事件下抽絲剝繭,由下而上的找到整個問題的中心,在縝密的報導下迫使教會面對社會大眾,也讓人們正視這個可能在全世界被宗教一手掩埋的駭人議題。

故事的結果大家在電影和維基百科上都可以找到,這邊就不多加敘述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直覺聯想到前幾年的電視影集The Newsroom新聞急先鋒),同樣在講述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工作使命,到底記者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是由主管決定、業務配合、記者自覺還是社會觀感?從不同角度出發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在電影中也可窺見當John在Spotlight團隊研究議題初期,不斷提出各種疑問,以報社觀點看來如果議題沒有吸引讀者的可能,這個研究只是浪費團隊時間與公司預算。到了後期,Mike Rezendes(馬克魯法洛)飾演的Michael Rezendes找到主教包庇的證據時,為了避免其他家媒體的搶先報導和公司同事、律師之間的拉扯也帶出報社具有其商業性質的特性。Matt Carroll也在發現自家附近有一個可能發生性侵的地點時,和編輯提出可否私下曝光訊息的要求。

從上面這幾點不難看出,當世界被權利、利益錯綜複雜的包覆下時,要把事情當做獨立事件處理是不可能的事。而掌握話語權的媒體其下筆的角度、論述的深度、對社會的責任、道德的拿捏、嚴謹的研究在在彰顯了新聞從業人員的重要性,而唯有盡可能的捨去和私我的連結,維持其客觀焦點才得以刻劃出真相的樣貌。這樣的四人小組加上兩名主管,有人為盾、有人為矛,團結一致的保護這個作品的探索過程,才使得其成果是如此堅實、豐碩。尋找隱藏在真相背後的樣貌即便再不可為,「對的事」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

電影中記者們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因為時間背景是2002年,加上性侵事件的時間軸橫跨數十年,可以看見波士頓環球報報社內的資料庫之龐大,資料的分類和人員的使用,都讓人驚訝,對於習慣從google尋找資料的我,已經難以想像資料庫的管理人員是用何種方法去分類這大量的資料,同時也好奇那些文件夾到底可以裝下多少東西,調閱出來的剪報不會因為太多搞混嗎?每個同事在使用這個資料的同時都會物歸原處,讓下一個人好好使用嗎?記者在決定報導主題時,面對自然產生的議題或者是民眾委託、寄來的材料,要花多少時間去研讀,讓自己有足夠的智識去報導、分析它?

這都讓人很好奇阿,要做一件對的事情背後要付出多大的心血、時間與努力才能完成它,才能讓自己「值得」留下它。


再來回到演員本身,從Mark Ruffalo、Michael Keaton和Rachel McAdams一線演員,再到Liev Schreiber、John Slattery和Stanley Tucci一線配角,很強大的紅花與綠葉的組合。全實力派的演員、正面的故事題材讓這部電影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大獎,在頒獎典禮上連續兩年都看到Michael Keaton有種很妙的感覺,不過也證明了去年鳥人讓Michael Keaton再次起飛不是只是曇花一現的故事,或許是他會選片也說不定啦。

整部電影的音樂、編劇、導演都很有水準。音樂雖然蠻有畫面的,老實說並不是很有特色,但是配上這種題材似乎很搭。查了一下編劇Josh Singer寫過Law & Order: Special Victims Unit和The West Wing,難怪對這樣嚴肅的題材步調掌握的這麼好!IMDb我給了他九分。

最後要提到當Michael Keaton承認自己當年沒有認真看待那些寄來的資料時,主編提到的那段話,以下英文「Sometimes it's easy to forget that we spend most of our time stumbling around in the dark.Suddenly a light gets turned on,and there's a fair share of blame to go around.」無論我們看到真相後會什麼樣子,但是至少,燈現在亮了。我以這段話來呼應台灣社會現在的樣貌。

Spotlight驚爆焦點預告片
第八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得獎畫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