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La La Land/樂來越愛你】-夢想是屬於堅持的人


La La Land的中文片名實在讓我意義不明,但是要如何適切的用中文表達有複數含意的字,我自己也是有點想破頭,比方說「愛在洛城」還是「星夢之城」,自己都覺得爛透了,取名字這種工作還是留給算命仙吧。早在威尼斯影展前,IMDb已經看的到製作訊息的時候,就急忙把它加入待看列表,原因無他,Emma跟Ryan可以說是我最最最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根本不用想就一定會進戲院看的作品。之前寫過好多有關他們兩個人作品的文章,在這裡就不要爬那些歷史故事,進入心得本文。



小時候林強的向前行象徵著希望,鄉下人渴望到都市裡去闖蕩,看可否拼搏一個翻身的機會,想當然耳,台北就是人們心之所向,對照到美國夢,洛杉磯好萊塢更顯特殊,亦更容易代入。Emma平時在咖啡店上班,不斷試鏡想要一圓演員夢;Ryan則是不得志的鋼琴手,意欲保留他最喜歡的爵士樂。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兩個人不斷的跌倒、受傷,唯一不變的是那堅持完成夢想的意志力。

在電影的陳述下,最讓我有思考點的地方是當Emma和自己母親敘述Ryan的職業與夢想時,Ryan腦中思考昨晚遇見由John Legend飾演的同學Keith所提出的提案,在那當下夢想與現實的拉扯是多麼血腥。這樣的衝突點更在後來Ryan給Emma驚喜那夜,兩人爭吵下,Ryan說自己長大了,對比過幾天依然在夢想道路上走著的Emma,那場獨角戲更顯得痛楚許多。


最近一直寫到自己沒有什麼夢想這件事,用這樣的角度去看Emma和Ryan所遇到的問題,反倒是覺得羨慕。在拉扯的過程裡,我相信除了自我探索或者是自我實現外那些空泛的心理議題,最最最讓人感受到的應該是「活著」。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走到哪一步?這條不知道該走多久、要走多遠的路,在電影裡頭,很真切的透過導演的鏡頭窺視之。

追尋夢想似乎一定要伴隨著苦痛,而這樣的苦痛絕大部分都來自外在標準,在電影中無非就是演員的名氣、工作的穩定等等。當Ryan用自己的角度去解釋穩定的工作可以帶給他的回饋時,實現夢想與為此犧牲的因果關係就值得探討了,他認為那通Emma與她母親的電話是要他找個穩定的工作以完成開店的夢想,Ryan因此加入了Emma認為他不會喜歡的音樂類型團體去巡迴演出。相對與此,Emma因為Ryan說她應該自己寫自己的劇本,不要管那些外界的眼光,於是自己出資演出了一場獨角戲,而後也因此成為知名女演員,當然,Ryan最後也擁有自己的酒吧。

兩個過程不一樣的旅途,最終都走到自己想要的終點站,可惜斯人已不在。前往夢想就像是走在天堂路,只有自己可以面對,因為那必須付出全部,這樣大的負面形容是苦痛嗎?Emma在選角公司試鏡唱的歌詞提到,如果可以,她的阿姨說願意再一次的踏入賽納河中。原來追尋夢想是甜蜜動人,苦痛只是過程中的徬徨與旁人的註解而已,認真一想,Emma和Ryan在逐夢過程中是否相對其他時候來的踏實呢?


寫到這終於可以稍微理解片商取名的邏輯了,兩人最後相識而笑或許是貫徹他們曾說:「我會一直愛你」這句話。記得Emma在電影中唯一一次試鏡複試離開時,看到電影院上掛著即將和Ryan看的電影名稱,嘴角旋即上揚。一路跌跌撞撞,即便不回首也知道有個人在支持著自己,那個笑而不語的畫面成了不得不完美的休止符,彷彿再次說到,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依然會奮不顧身的往彼此走去,如同Ryan對Emma解釋的爵士樂,每一晚都是創作,不變的都是靈魂,隨著樂曲表達情意。如果可以遇到照片裡那樣看著自己的對象,此生足矣。


最後希望明年奧斯卡能看到Emma Stone和Andrew Garfield複合,反正Ryan Gosling 和Rachel McAdams目前看來是今生無緣,如果Emma跟Andrew能有好事,我個人也是非常樂見其成。到底關我什麼事@@

La La Land官網:http://www.lalaland.movi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