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American Sniper/美國狙擊手】&查理週刊、危機倒數

政治正確是這兩年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寫照,亞果出任務(ARGO)、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再往前推一點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就是拿弓箭拆炸彈那個、衝擊效應(Crash)、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多少反映出當時國際情勢的走向,如果再放大到入圍影片那更是不勝枚舉。


回到在2015年初上映的美國狙擊手,簡單的話可以從世界警察的美國英雄主義出發,美國人何得何能可以踏進你家幫你打壞人("他所謂"的壞人)然後兩袖清風的拂塵而去呢?賠錢的生意誰會做阿,況且還要賠上鮮血。這樣的脈絡分析網路上依然很多(現在寫影評的專家實在很多,同時又有很多面向),所以我就不從這邊去討論了。

過去危機倒數跟00:30凌晨密令在討論伊拉克戰爭和刺殺賓拉登時,經由拆彈小組和女探員的心境轉換,時間軸可以是單一任務也可以是長達十年,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戰爭對一個人的改變,但不是透過歌功頌德式的替電影畫下句點。或許因為美國狙擊手是傳記電影,為了尊重與符合現實讓Chris Kyle(Bradley Cooper飾)在片尾時有一種英雄隕落的形象,對我而言,本片的沈重僅在無聲的工作人員字幕上的時候才或多或少感受到,轉化成反戰的情緒。

 Kathryn Bigelow執導的兩片則很容易隨著Jeremy Renner和Jessica Chastain的表演感受到波動與戰爭催化一個人的無情。Bradley Cooper絕大多數的時間給人病態的英雄心態,某種程度上我覺得他在享受戰爭給予他的合法殺人權,其中為人的憐憫之心僅在透過狙擊鏡瞄準小孩子上感受到扣下扳機對他的煎熬。在回到美國本土時,重新回到平靜生活的煎熬些許的感受到戰爭對他的影響,可是這點跟他同袍弟兄的相處上又給人很衝突的感覺,舉例來說遇到他弟弟時兩個人那種反差,加上略帶戲謔的傳奇稱呼,給人很拉扯的感覺。

美國狙擊手的仍是值得一看的好片,可以把焦點放在Bradley Cooper的演技,其他值得之處我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回到政治正確,自由之心和絕殺令在談論黑奴;衝擊效應、藥命俱樂部和自由大道在談對弱勢的歧視;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和慕尼黑在談國際情勢。這裡就很難抓出美國狙擊手的命題,講到這個就會覺得亞果出任務一樣是命題很模糊,但是給人一種似是若非的政治取向,偏偏很合學院口味。電影娛樂也是一種媒體,他可以左右觀影人的走向,名嘴出任務用詼諧的口吻讓人們討厭北韓,超級戰艦用寫實的武器與外星人鼓勵人們入伍(還有正妹),這樣看來美國狙擊手的高度其實沒有那麼高,簡單的就是在正確的時間上的正確的電影。

從去年底的查理週刊到ISIS可怕的伊斯蘭國,國際上偏激的人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動輒影響四十餘國的政治態度,也因此讓各國的政治家們可以利用各種恐怖份子的言論、動作來確保自己政治實力得以展現與持續。恐怖份子絕對是相對而言,如同維基百科條目上的警語。


不談多數人對查理週刊事件的言論自由議題,對恐怖份子而言,強國之間的政治角力、自然環境的資源經濟才是迫使他們出現的主要原因吧。那些組織團體的領導者定是在當地人民生活難以溫飽下才產生出的產物,絕對不可能是吃飽太閒才去襲擊其他人。這樣的因果關係才是國際組織間該深切檢討的議題,如何合理的把全世界的資源再分配,讓貧窮與飢餓得以消失,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方式。現今的國際強權怎麼可能是這樣想中東地區甚至是遠東地區的我們,回到國際強權,這又好像都是西方人的事,講到這,對國際而言,我們也是迷途小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