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時間軸從主角葉秋生身上開始說起,那年總統逝世,祖父遭到不知名的歹徒殺害,十七歲的他從這年起人生發生了不可預知的改變。作為一個幼時即和父親搬到日本生活的台灣人,在那些時代畫面的描述上,可以如此鮮明讓人感到意外。不僅於此,伴隨著主角秋生長大、探訪的過程,我彷彿看到作者描繪出的台灣景象,那是非常清晰的一張張彩色照片,引領著我走過四十個年頭。
作者筆下的角色層次多元,主要角色的個性明確,而配角多以幾句話塑造,其他都留給讀者去自我詮釋。就以秋生的老婆夏美玲來說,雖然背景描述不多,但是從幾個行為上可以組合出她的意象,某種程度來說,如果把自己代換成秋生,那麼屬於自己的美玲應該都可以留給大家去想像吧。整個故事裡那些立體的角色正因為這些扁平的配角們,更顯突出,對於讀者的認同感相當明顯,這也是這本書讓人閱讀起來流暢,引人想像最主要的原因。
最後,「流」這個故事是作者寫給日本人看,想要留下屬於他的想像之故事,一路上看著秋生追逐的兇手的影子,回到了中國去,非常讓人感嘆。我們這些在島上生活著的人,到底對國家的想像、對血液的源頭、對我們的根,最重要的是對生命的流動是如何想像、詮釋?原點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人必須要找到讓自己長出的那塊淨土,才可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做有意義的使用。這確實是島國上的每個人必須去思考的問題,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必須思考、解讀本質的情境,我想是時候面對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