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日衝了iMAX數位版本之後,遲遲無法動手打出心得,反倒是『16個夏天』在我沒日沒夜的看完後,振筆疾書地拼出感想。直到今天原聲帶的釋出後,我才發現原因是什麼,首先,我一直拿沒看過『2001太空漫遊』當作是藉口,總覺得要看過啟發導演的原作後,才能徹底感受導演想要表達給觀眾之後的故事;再者,星際效應最終表達給我的想法就是『愛』,對於這種抽象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詮釋手法的感知,我不知道我可以寫出多精闢的分享。但,在聆聽原聲帶裡,風聲、水聲、管風琴的空靈、電子配器的低鳴,當初在觀賞電影時,一幅幅充滿巨型布幕的銀河,美麗的如同高解析度桌布,極其快速的透過聲音的波動具現了當時的畫面。
故事的開展如同許多人所知道了,地球生病,開始對人類展開反撲,國家機器為了方便管理民眾,理所當然的使用了愚民化這個基本技能。於是,人們失去了想像力,只懂得固守現有的狀況,對乾涸的大地懷抱希望,對未知的宇宙關上門窗。Matthew McConaughey這次不說alright alright alright了,年初以Dallas Buyers Club甫拿下奧斯卡影帝,這次依然展現出實力派的演技,Matthew內建的不羈無需遮掩地表現在對孩子的愛,與學校和NASA的會面中,可以發現,雖然他充滿冒險與實驗精神,但是家庭才是他最重視的一切,也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踏上充滿不確定的救援任務。故事就這樣開始了......老實說,我覺得這部電影即便暴雷也無妨,因為星際效應太過開展,之於我的影響肯定不屬於你,這樣看來,這部電影的神妙之處不在於鶴立群雄的視聽效果,而在於滲入毛細孔中的故事感知,吸納之後如同酒精般揮發的過程,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我想利用三點切入我的前額,從希望開始,小時候的Murph象徵著希望,而Murph又可以借代成我們,我們不斷接受著訊息,加以組織、消化,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輸出。死去的Brand相對代表絕望,這種絕望不同於對未來失去動力,玻璃天花板比較可以象徵我想表達的那種困境,特別的是當面臨這樣處境的當下,你擁有打破障礙的鎚子,卻怎麼找也找不著該在上頭的金屬鎚頭。
最後則是愛,跨越了時間、空間、人性的只有這與生俱來的力量,Hans Zimmer譜寫的主旋律,兩兩成對的音符不斷在對談,像是壁球一樣不斷在來回,不覺得跟真實生活一樣嗎?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妻、為人夫、為人師、為人友,每個人在各個階段都有屬於我們的角色,總是有股力量鞭策著我們付出。這股力量不會是單向的,愛並不是順理成章的出現,他是必須有反饋的,從原聲帶中Where we're going的對話中更可感受到這點,如果沒有回應,你怎知道該往哪裡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