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Dunkirk/敦克爾克大行動 v LINKIN PARK/Chester Bennington】


2017/7/21是個蠻多重心情的日子,如同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片中使用不同的時間單位,敘述在撤退行動中不同角色的情緒疊加,今天我也經歷過了生與死,佐以緊張、欣喜、難過、壓迫等等情緒,豐富而沈重。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作品從開始製作到上映,討論的文章絕對不會少,無論從粗淺的好看與否到劇中各個史實、邏輯分析,甚至到配樂給誰製作,攝影的器材等等,在網路上無不掀起許多面向的討論。能夠從這麼多角度去欣賞電影,其實也是觀眾的福氣,看影評都像是在讀小論一樣,有的時候看到濫竽充數的農場文章,還會自己默默放入黑名單,下次不會再點開。深度就留給其他人去討論,我想還是用簡單的感覺跟大家分享比較愉快。


從預告片裡頭可以窺見本片精髓,活著就是勝利。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從搶救雷恩大兵、諾曼第大空降、珍珠港、黑鷹計畫到危機倒數、美國狙擊手等等,無不是近代戰爭的放大與縮小。在其中可以看見不同電影裡,戰爭的勝者與敗者,得以善終或不得好死,都是這大型娛樂產業想要告訴我們的。但是在諾蘭這次的作品裡,撇開掉戰事的結果,無視了個人的拉扯後,剩下的是最為單純的動物本能,生存才是勝利。

沒有經歷過戰爭,一定無法想像士兵們對活下去這三個字的渴求,導演刻意把角色的對白縮減到最少,也盡可能的不賦予角色立體的機會,偶爾會在Tom Hardy、Kenneth Branagh(前面兩個人入圍多次奧斯卡)和Mark Rylance(奧斯卡得主)上看到一些角色的靈魂從演技中流出,多數時間都是在詮釋人物們想方設法的活下去、或者讓其他人活下去。這種想要見到明天太陽的動力,在德軍的施壓下,如同地震時的垂直波接連不斷的向人襲來,感覺迸發而出。對比2007年的電影贖罪(Atonement)裡頭五分鐘長鏡頭的描繪,多以象徵手法讓觀眾感到絕望,兩者在勾勒戰爭的扭曲各有其絕妙之處。


言及至此,換個角度到LINKIN PARK主唱查斯特(Chester Bennington)自殺的事件,對於聯合公園的喜愛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淡去,每出一張新專輯就呼天喊地的想當年,永遠在混合理論跟美特拉裡打轉。那絕對是對應到許多人人生中最叛逆,卻也最柔軟的某種時刻。


樂團的屬性很特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會緊緊的扣住時間與人的關係。如同幫派般,到街上喊出來說我混聯合公園的,跟你同年代的人就會跳出來。換個角度說,當時代已不再屬於我們,我們是不是也該隨之隕落?

依然太多文章討論Chester的離世,我沒有什麼話好說。今天聽了很多首歌,也看了一張DVD,這是我緬懷他的小方法。對比「敦克爾克大行動」強烈的求生意志,自殺是天平的另一端,結束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也終止了一切煩惱的來源。是自由意志的展現,是過往印象的積累,是生者對逝者怨懟、懷念、同情、理解?可惜,這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One More Light 中文翻譯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理解那些把憂鬱放在心裡的人,是怎麼看待死亡,又或許我們無法期待他人知曉我們心中的情緒園地。多聽身邊的朋友說話,也多說話給身邊的朋友,這條路,能多前進一步是一步。


最後,Tom Hardy太帥氣!期待他出演諜報片,一定迷死萬千少女。Hans Zimmer的音樂已經是招牌了,如果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的配樂聽的不夠,敦克爾克大行動的配樂一定可以彌補Cooper在五度空間裡的餘音。

Atonement OST-Elegy for Dunkirk

贖罪維基百科頁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贖罪_(電影)
敦克爾克戰役維基百科頁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敦刻尔克战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